2020年6月2日 星期二

Bad Feminist《不良女性主義的告白》讀書會雜記

在台灣身為一個碩士學位主修性別研究的女性主義者,其實並不容易,尤其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裡,女性主義已經不再是單一形式、單一場域、單一面向的運動,同時使得「女性主義者」這個詞更難被定義。

Roxane Gay寫的這本Bad Feminist無疑是2016到目前為止我的最愛(沒有之一),然而這本書並非2016才出版,而是早在2014年夏天問世,讓我讀了以後感到相見恨晚,越讀越不想要這本書結束。Roxane Gay同時也在TED Talk以"Confessions of a Bad Feminist"為題,闡述女性主義者與女性主義運動的多重樣貌。

「女性主義」一詞帶著非常雄厚的歷史脈絡,過去活躍在女性主義運動的「女性主義者」們似乎都有個完美的形象,這些特徵可能包含必須走上街頭、必須生氣、必須堅強、必須憎恨男人、不能剃毛...等等,彷彿不符合這個形象,或沒辦法確切地闡述女性主義理論理論,就不配稱為「女性主義者」,這對於嚮往女性主義的人來說,是很沉重的壓力與阻力,畢竟人絕非完美。

因此Roxane Gay自稱是個Bad Feminist,她認為女性主義必定是有缺陷的,因為女性主義是一個由人所組成的運動,而人生來就是有缺陷的。而且女人本來就不是一個同質的分類,我們可能擁有不同膚色、生於不同文化、處於不同社經地位,自然也就無法給「女性主義」一個唯一真實的定義,也沒有任何一種女性主義能適用於所有的女性主義者。

然而即使女性主義是有缺陷的,它仍然提供我們一個理論基礎去分析,並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的路與方向。對Gay而言,女性主義讓她找到自己的聲音,並且幫助她發聲;女性主義是選擇,它讓Gay尊重其他女人的選擇,即使她自己並不會做同樣的決定;女性主義同時也是她怎麼寫、怎麼讀、怎麼活的準則。

我非常贊同這個定義,也非常感動。

但是到底誰才是女性主義者?女性主義者必須時時刻刻為女人而戰嗎?如果我喜歡看美式足球,是不是就不能當個女性主義者了?

我推薦過自己參加的兩個讀書會討論過這本書,大部分人都很喜歡,但也提出一些不同的意見,我記錄於下:


1. 除了探討女性主義相關議題,書中也包含許多作者對於自己身為an African American female, a feminist, a queer的多重身分探討,特別是種族議題的戲份很重,優點是這本書確切反映了intersectionality所探討的精神與觀點,缺點是如果只為了女性主義而來可能會有點失望。


2. 其中有些文章需要讀者對於美國文化有一些了解會比較有趣。不過當作散文讀一讀,也是不錯啦。


3. 最有共鳴的一篇是對於電影《姊妹》(The Help)的分析,大概因為大家都看過那部電影,討論滿熱烈,也點出許多看電影時沒注意到的盲點。


獵槍下的情歌:Shotgun Lovesongs

回頭看到2014年寫的草稿,當時就很喜歡這本書,但有太多私人情感摻雜在其中,若沒待過美國中西部的讀者可能很難理解其魅力所在。畢竟一本小說每一章都要提到tractor(曳引機)恐怕是只有在中西部生活過才能想像的日常風景。不過,若是讀者對背景不熟也無妨,故事本身也是很引人入勝的。作者在2015出版了新的短篇小說集,後續也出了幾本長篇,都沒有這本初試啼聲的處女作精彩,推薦給大家,以下是我2014的文章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
這本書Shotgun Lovesongs描寫的是故鄉的愛,而書中的故鄉在Wisconsin的一個小鎮,人口不過一千多人,多數民眾以務農維生,典型的鄉下小鎮,但卻是一本非典型的美國中西部小說。
故事描述四位從小到大一起長大的好友,現年三十出頭,有人離開有人留下,有人已是世界知名的搖滾明星,也有人仍過著勉強餬口的務農生活。三場婚禮把他們又聚集在一起,但他們心裡從未改變的,是對Wisconsin這個小鎮無法割捨的濃濃情感。

閱讀這本書,在Wisconsin求學的兩年生活彷彿又歷歷在目,這裡四季分明,每個季節都有他的美好。

冬天的時候平均氣溫是攝氏零下10度,偶爾比較溫暖到了攝氏0度,我們就開心得不得了。Wisconsin的冬天是很封閉的,有時候一天的降雪量高達10幾20英吋,無法開車出門公車又停駛,但上學還是得上,因為這個州絕不輕易停班停課,只能踏著深及膝蓋的積雪,爬上積雪已經變成冰的斜坡去教室,偶爾看到路邊打滑的車輛還要見義勇為幫忙推車。

但冬天也讓人有很多時間與自己相處,在下著雪的窗邊閱讀,充滿寧靜專一的幸福感。在下著雪時去露天球場看美式足球,一邊喝著熱可可,和不認識的大學生瘋狂的尖叫,更是辛苦了一周後的最佳休閒。很多前輩都說,那是因為妳只待兩年,所以才喜歡冬天,但是閱讀到在家鄉務農的主角之一受邀去紐約參加婚禮,那五光十色的城市喧鬧,真的讓人好想念下雪時的寂靜感受。

當積雪開始融化,街道一片泥濘,黑冰滑得讓人膽戰心驚,春天雖然已經緩緩來臨,但即使是5月雪胎還是不能換掉,氣溫偶爾來到攝氏15度,就可以換上薄夾克了。許多種顏色的花開始綻放,野兔大舉出籠占據街旁的草地,學生開始騎機車,農夫開始準備農事,整個州好像醒了過來。

夏天是最熱鬧的季節,每周六的農夫市場終於開張,不只充滿新鮮的農作物,還有露天音樂會、演唱會、草莓季等,讓大人小孩都充分享受到美國農業大州豐富甜美的果實。開一個小時左右有水上樂園,或是去州立公園泛舟、登山、露營等活動,但夏天的幸福垂手可得,只要走到學校的湖邊,喝杯Wisconsin自產啤酒, 聽樂團現場演出或看場露天電影,偶爾被悠遊在岸邊的鴨子輕啄,也是周間下班下課後最佳的放鬆。最好是安排3-5天至Door County度假,選幾本好看的閒書,一邊吃水煮魚和櫻桃派,過過悠閒的港邊生活。

秋天則是收穫的季節,捧著熱騰騰的蘋果西打,看五顏六色的楓葉佈滿整個山頭,夜遊玉米田迷宮後圍在營火旁烤棉花糖,接著參加全美中西部最盛大的封街萬聖節遊行,在感恩節那天看職業美式足球比賽,宣告球季正式進入高潮(雖然狂熱球迷的球季沒有斷過),但一邊吃火雞沾蔓越莓醬,飯後來一場Scrabble,慢慢將活動拉回室內,冬天即將來臨,我們獨自面對的還是自己。

美國人有一個詞叫做Shotgun Wedding,意思是男方若是先上車才補票,女方的父親會在婚禮時帶著獵槍出席,以免男方反悔。雖說在性別平等的時代,誰拿獵槍還不知道,但這本書的書名Shotgun Lovesongs,講述的是外出闖蕩江湖多年還是看不見成功的遊子,最後還是選擇回到故鄉,在下著大雪的鄉下雞舍裡與自己面對面,寫下帶著滿滿情感,最真實的樂章。

或許人一生中都有一個不見得是完美,卻是最充實美好的日子,我會說那是妳在尋找自己的旅程中最美卻也最酸的風景,我把我的心留在Wisconsin,期待有一天可以用一種不一樣的眼光去和當時勇敢,卻也愚笨的自己說,謝謝妳,現在我很好,也還在努力著。

2016年5月30日 星期一

Lactivism:母乳魔人退散!

最近一個奶粉商的廣告讓許多媽媽看了心有戚戚焉,由其是半夜三點起來餵奶擠奶的那一個鏡頭,默默的道盡了母乳媽媽的辛苦與疲憊。

對我來說,擠奶與親餵其實充滿了喜悅,由其是親餵的親密感,更是無可取代。然而,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在一年一次的高中同學會遇到母乳魔人。

身為一個早產兒的媽媽,我斷斷續續的餵了兩個月母乳,然後在早產兒吸吮力不足、嘴巴太小無法正確含乳等因素下無法親餵,導致自然而然退奶。我對自己的成績感到很滿意,而且我很驕傲自己從沒有為了餵母奶這件事掉過眼淚。

但是當旁人聽到「退奶」這兩字時的反應是:「怎麼這麼快?」「為什麼要退奶?」「不再堅持一下嗎?」「妳有吃發奶食品嗎?」「母奶對寶寶很好耶!」這些話彷彿無數利箭,有意無意的指責妳,妳就是不夠努力、妳不是個好的或稱職的媽媽、你很自私、為了自己方便而退奶,不管如何就是犧牲了寶寶喝母奶的權利…

其實餵母奶這件事很好,但它不應該成為一種價值判斷,它只是做為新生兒父母所面臨的千萬個選擇之一。身為一個媽媽應該有自由選擇的權利,餵或不餵都應該是被尊重的個人選擇。

最近在看的這本書叫做Lactivism: How Feminists and Fundamentalists, Hippies and Yuppies, and Physicians and Politicians Made Breastfeeding Big Business and Bad Policy,是的書名非常長,這些乍看之下非常不同的流派們,儘管背後原因不一,他們對於哺餵母乳這件事竟然都口徑一致大力支持,然而母乳真的是萬靈丹嗎?

這本書點出許多推崇母乳的迷思,例如,科學研究指出其實也沒有像黑玉斷續膏(這我自己加的)那麼神奇。

或是考慮下面兩個案例:第一,有許多憂鬱症患者為了哺育母乳而停藥,進而陷入更深的產後憂鬱,不僅危及母體健康,吃到母乳的寶寶還要跟著面對母親的情緒危機,這樣有比較好嗎?第二,歐巴馬說,母親為了賺錢必須返回職場,不方便親餵那我們倡導擠出來瓶餵好了。然而現實狀況下,很多公司擠奶時間是不給薪的,導致母親們必須加班來補足上班時數。為了擠奶縮短母嬰相處時間,這樣有比較好嗎?

這些案例與迷思都指出,強迫哺育母乳有時反而適得其反,而且許多現行的制度也跟不上腳步,讓這些母乳魔人在推崇母乳至上時,根本不考慮到產婦的身心狀況以及社會階級與經濟狀況等背景。

我跟另一位剛做完月子的朋友說起上周我被母乳魔人盤問的事,她說,以她當時的賀爾蒙狀態,她應該會當場殺了那個人然後跳樓自殺。

所以請各位聽到「退奶」時不要再問了,不管別人為什麼退奶,都跟你沒有關係,還是管好你自己的事就好了。

閱讀難易度:三顆星(句子還算簡單,但是有些專有名詞)
整體推薦度:五顆星

June 28, 2016補充:
我的美國好友L大師看了這篇文章後有感而發,賜給我以下回應,我分享在這裡,提供大家思考:
1. 在這件事上,魔人幾乎不在乎脈絡
2. 除了工時和社經背景,在美國有些媽媽完全不適合餵母乳,他們抽菸喝酒還甚至嗑藥
3. 出了家門,外面的社會環境不見得對「餵母乳」友善,這難道是媽媽的問題??

關於法律問題,在公共場所餵母乳,魔人大概天經地義覺得理所當然。時至今日,2016年,美國五十個州外加首都和屬地,仍然有一個州(Idaho)和屬地波多黎各,將公共場所餵母乳視為「非法」喔。

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

科倫拜槍擊案後,兇手母親的自白:A Mother's Reckoning


「當鎮上每個母親都在祈禱自己的孩子平安無事時,我卻必須祈禱自己的孩子在傷害更多人之前死去。」

1999年4月20日,美國科羅拉多州Littleton這個平凡的小鎮,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科倫拜校園槍擊案,兩個即將畢業的高四生Eric和Dylan帶著自製炸彈與槍械進入校園,造成12名學生、1位老師死亡後,隨即自殺身亡。

當時我高中一年級,聽到這個慘案覺得很震驚,很不可思議。讓他們犯下這個案子的動機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校園霸凌、有人說是暴力電玩、重金屬音樂、新納粹思想等,Time雜誌頭版甚至使用The Monsters Next Door來形容這兩位槍手,當時多數人都認為,不管外在影響為何,家庭教育一定佔了人格養成的最大因素,否則身為一個盡責的父母,你孩子的人格如此偏差,你「怎麼可能在事先看不出任何端倪?」

但事實上是,如果我們不責怪這對父母的無視,我們就必須承認,健康的家庭也會生出行為或思想偏差的孩子,你其實一點也不了解你的孩子,或者更可怕的是,你的孩子永遠都藏著你不為人知的那一面。你所害怕的那個具有危險性的陌生人,很可能就是你的兒子或女兒,這將是多麼可怕的事!

案發後幾年,一方面官司纏身,另一方面心力交瘁,Dylan的父母Tom和Sue始終沒有接受過任何媒體採訪,美國大眾納悶他們在想什麼,也懷疑他們到底隱藏了什麼。一直到2000年中期,他們才陸陸續續接受作家Andrew Solomon的採訪,採訪內容後來則收錄在Andrew於2012年出版的著作《背離親緣》(Far From the Tree)裡,這一章所探討的子女是<罪犯>(Crime)。接受Andrew訪問算是Tom和Sue往前邁進的第一步,這對慈愛的父母也著實令人喜歡,他們的家庭感覺溫暖,並且注重孩子的教育,實在看不出哪裡出了錯,也不像是養成惡魔的搖籃。

案發16年以後,2016年2月15日,Sue終於出版了A Mother's Reckoning: Living in the Aftermath of Tragedy這本書,總算是讓大眾等到她的心路歷程。

對Sue而言,Dylan一直是彬彬有禮,甚至有點害羞的大男孩。案發前幾周,Dylan才剛申請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,還在廚房跟爸爸討論要搬進哪一棟宿舍,案發前三天,Dylan還興高采烈的參加了畢業舞會,他的一舉一動毫無異樣,頂多就是偶爾對父母有點不耐煩、偶爾脾氣有點大,不過所有的青少年不都是這個樣嗎?到底他怎麼會一邊計畫殺人與自殺,一邊若無其事的計畫著不可能的未來?

直到警方給這對父母看兩個槍手在Eric家拍的一系列「地下室影片」以及他們的日記前,Tom和Sue甚至猜想,他是不是被逼的?是不是喀藥或喝酒?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?

這系列影片中,Dylan滿嘴髒話、表情醜惡,操著種族歧視的話語與仇恨的言論,一面抱怨著這個世界對他如何不公,一面詳細的與Eric討論犯案細節與過程。而在日記裡,Dylan不只一次表達自己憂鬱、厭世的意願,這些都是父母當時完全看不出來的。看完這些令人痛苦的證物後,他們才知道Dylan參與了所有的計畫,4月20日那天也是執意向死亡走去。

Sue說,她出版這本書,不是為了讓自己好過,也不是想掀起舊傷疤,只是她希望能夠與大眾分享Dylan生前的一點一滴,讓所有父母有所警惕,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狀況不太對,一定要伸出援手,必要時請專業人士介入,給予孩子們實質的幫助。

在書裡,她不只一次說,我們不能總是問為什麼,為什麼他們要犯下如此暴行,而是應該問How,我們要如何防範於未然。怪學校霸凌、怪執法機構不夠力、怪重金屬音樂、怪電玩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要怎麼發現你的孩子需要幫助,並且透過社會、學校、執法機構、專業人士的心理評估與幫助,減少自殺,同時也減少謀殺。

最後,Sue提到,有一次有人問她:「你兒子做出這樣可怕的事情,你原諒他了嗎?」Sue回答:「我不能原諒的是我自己」,做為一個母親,她一直深深自責,沒有看出孩子的異樣,而她的愛也不足以讓Dylan敞開心房,向她訴說自己心裡的苦痛與絕望。

看完這本書,我可以感覺到這個母親心裡沉痛的懊悔,但也被她的勇氣所感動。再看看我身旁熟睡的寶寶。她有一天也會走向青春期,而這個世界所給予孩子的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,我開始重新思考,到底我們想成為的父母是什麼樣,要怎麼做,才能夠成為孩子能夠依靠的父母。

這本書所有的收入都會捐贈到各個研究心理疾病的專業與慈善機構,真心推薦所有即將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閱讀。

閱讀難易度:兩顆星
整體推薦度:四顆星

其它延伸閱讀:《凱文怎麼了》、《事發的十九分鐘》、《活著

2016年3月4日 星期五

一個人的精彩:The Revenant 神鬼獵人

終於把《神鬼獵人》原文小說The Revenant看完了,對比我所聽過的電影觀後感都是一致的單調無聊,我覺得小說還滿好看的啊!

不過看了芭樂人類學的評論,我才發現電影其實偏離小說非常多!大概是為了娛樂效果增加很多角色與劇情,我沒看過就不多做評論了…不過小說很單純!書中的Glass沒結婚、沒兒子,更沒有什麼酋長女兒的角色出現…

那小說在寫什麼?就是一個很單純的復仇故事,詳細的描述Glass從瀕死到活的故事…光生個火就生了好幾百次,每次都辛苦得讓我想到浩劫重生…

所以我有點納悶,說電影無聊的人可能會覺得小說更無聊……但我還是很喜歡這本小說,我喜歡看他心境上的轉折、他與原住民的互動、與狼群搶食物、獵殺水牛再用水牛皮自製小船…這是一個人的冒險之旅,過程中只要跟他搭檔的夥伴非死即傷,只能說Glass根本是個帶衰的傑森,只有他永遠都不會死!

閱讀他冒險之旅中遇到的人們也是其中一種樂趣,每個出來跑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,卑鄙猥瑣的費茲傑羅、心地善良的少年、有遠大志向且善良卻超衰的隊長、愛唱歌的划船手們…而且這本小說也沒有刻意醜化原住民,有願意與白人合作的族群當然也有驍勇善戰的族群,過程中他受到原住民的幫助,他也餵飽並埋葬了瞎眼的原住民老婆婆,每一次的交鋒都讓人緊張,回味無窮。

我還念了與狼群搶食物這段給寶寶聽,非常緊張刺激!老師說,因為我特別愛西部拓荒故事所以才這麼愛這本書,在這裡也偷渡我之前寫的文章,描述西部拓荒者群Donner Party來不及在冬天來臨前跨越洛磯山脈,最後只得吃人肉的真實故事。說到底,Donner Party就是錯在攜家帶眷,其實只要帶個Glass就夠了,至少不用吃人肉。啊!但是跟衰人旅行也有其風險,只能說要建立新家園真是太辛苦了!

閱讀難易度:三顆星(會有一些當時使用的單字,現在較少見,但不影響閱讀)
整體推薦度:四顆星(如果你喜歡西部拓荒或一個人的冒險,會是很不錯的閱讀娛樂)

ps. 中文版小說翻譯品質如何我就不知道了,畢竟是富爸爸出版社…不好看別找我哦XD

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

Netflix終於登台,首推真實犯罪紀錄片:Making a Murderer

照片來源:Making a Murderer Facebook粉絲專頁
最近台灣最夯話題應該就是Netflix,喊了這麼久,終於登陸台灣。無獨有偶,自去年聖誕節前開始,美國超火紅的節目之一也是Netflix原創紀錄片:Making a Murderer,描述一個坐了18年冤獄的男子Steve Avery,在DNA證據支持下於2003年出獄,2005年,他決定控告司法與警察系統,並要求3千6百萬的冤獄賠償金,卻在2005年又被當成另一樁謀殺案嫌疑犯起訴,最後被判無期徒刑且終身不得假釋。紀錄片第一集鉅細靡遺的描述第一場冤獄處理過程中,警察、檢察官、法官對於嫌疑犯的刻板印象,以及整個制度的腐敗,介下來則抽絲剝繭敘述Steve第二次被定罪的過程,讓人不禁懷疑整個偵查過程與判決結果的公正與真實性。

整部紀錄片共十集,去年十二月中一上線後立馬讓美國網友簽署近二十五萬份請願書(截至今年一月五日的統計),要求釋放男主角。同時也讓第二場審判的檢察官站出來,宣稱劇組其實漏掉很多重要的定案證據沒播出,只挑對男主角有利的,以博取觀眾同情心。劇組人員當然也不甘示弱的反擊。現在甚至有第二場審判的前陪審團員出來爆料,當時他們相信男主角是無辜的,但被施壓做出有罪判決,也有傳聞說陪審團員中某些人其實與當地警察和縣政府官員有關係。紀錄片結束了,真實世界的戰場才剛開始………

圖片來源:Huffingtonpost
這部紀錄片上線後,常常被拿來跟podcast節目Serial,以及HBO迷你影集The Jinx相提並論。兩部我都分別聽過也看過,非常推薦。Serial這個podcast節目從2014年10月開始,每週播一集,第一季共12集,描述一個青少年Adnan Syed因為涉嫌殺害自己的前女友而被定讞入獄,然而審判過程中有許多疏失與疑點,加上從頭到尾都沒有強力的具體證據,讓主持人懷疑整起審判的公正性,雖然節目從頭到尾都沒有給個解答,卻也讓此案受到全美國的高度關注,Innocent Project立馬接手調查並提起上訴,案件還在受理當中。當時在等待一週一集的Serial時,非常痛苦,第二季更是讓人望穿秋水,直到2015年12月底才出現,這次他們挑的不是像第一季那種默默無名的案子,而是曾遭塔利班綁架五年的美國大兵Bowe Bergdahl的故事。這個節目至2014年底第一季結束為止,每集平均被下載三百四十萬次,更是史上最快達到五百萬下載量的podcast節目,讓看似快要絕種的podcast起死回生。

The Jinx則是導演透過訪談地產大亨之子Robert Durst,企圖解開三起謀殺案(分別為Rob的老婆失蹤、好友被槍殺、鄰居被殺並分屍)的真相,最後,兇手在完結篇播出的前一天被逮捕,引起全美軒然大波,也將收視率推向最高峰。

這些節目的共通點就是很引人入勝,每次看完以後,觀眾與主角產生相當強的情緒連結,彷彿他們是你的朋友一樣親近(The Jinx可能是例外),然而我們不要忘了,這些節目的背後都是娛樂事業撐腰,尤其是Netflix更是以盈利為主,很多時候劇組呈現的都是最受爭議、最能引起觀眾情緒波瀾的情節,大家在收聽/收看之餘也不要被牽著鼻子走了。(可以參考Time雜誌的評論

如果你對true crime很有興趣,不妨試試這篇文章的14本推薦書單,第一本有中文翻譯本:《冤獄人生:達米恩的死囚紀事》,由衛城出版。
圖片來源:Penguin Random House

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

部落格重新開張!

好久不見!距離上次發文已經過了一年半,不知道還有沒有人願意看我的部落格。

這一年半間物換星移,Michael Sam已經被兩隊NFL釋出,感覺是混不太下去了...而就在我的新工作漸上軌道,終於能獨當一面時,意外的新生命來報到,我也順勢請了一年育嬰假,全心全意讀書照顧寶寶。

「媽媽」這個新身分令我看這個世界的眼光轉了一個大彎。我從沒想過有一天,我會成為一個母親,更別提母愛大爆發這件事,讓我的生活有的很大的改變。當然改變有好有壞,我的時間變得比較不自由,閱讀時間也變少了。然而,我很感激這個孩子的來臨,他的存在也讓我的閱讀走向更多元。我想好好的用更多元的眼光來認識這個世界,為將來孩子的教育做好準備,使他能以政治較正確的眼光與同理心對待他人。

所以我開始看童書了,最近也閱讀不少非小說。其中最推薦的非小說就是今年獲得美國國家書卷獎的Between the World and Me,作者以一個父親的口吻,以書信體寫給他的兒子,由近幾年頻傳的黑人被射殺案件,反思身為一個黑人,在上個世代與這個世代的美國,「種族」所代表的意義。本書並不厚,不會花很多時間,中文版預計由衛城出版社發行。

另外一本正在閱讀的書籍是:《背離親緣(上):那些與眾不同的孩子,他們的父母,以及他們尋找身分認同的故事》,作者訪問了許多擁有與眾不同的孩子的家庭,看看這些父母如何用愛,來幫助這些孩子們尋找身分認同,而這個過程又賦予了父職母職什麼樣的意義。身為父母後讀來特別有感受,我知道這閱讀的過程並不輕鬆,但期望它能讓我更了解身為母親的意義與使命。想知道這個作者的書寫理念,可以先看看他的TED Talk影片

讀完再分享心得吧,謝謝收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