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3月10日 星期四

科倫拜槍擊案後,兇手母親的自白:A Mother's Reckoning


「當鎮上每個母親都在祈禱自己的孩子平安無事時,我卻必須祈禱自己的孩子在傷害更多人之前死去。」

1999年4月20日,美國科羅拉多州Littleton這個平凡的小鎮,發生了震驚全世界的科倫拜校園槍擊案,兩個即將畢業的高四生Eric和Dylan帶著自製炸彈與槍械進入校園,造成12名學生、1位老師死亡後,隨即自殺身亡。

當時我高中一年級,聽到這個慘案覺得很震驚,很不可思議。讓他們犯下這個案子的動機眾說紛紜,有人說是校園霸凌、有人說是暴力電玩、重金屬音樂、新納粹思想等,Time雜誌頭版甚至使用The Monsters Next Door來形容這兩位槍手,當時多數人都認為,不管外在影響為何,家庭教育一定佔了人格養成的最大因素,否則身為一個盡責的父母,你孩子的人格如此偏差,你「怎麼可能在事先看不出任何端倪?」

但事實上是,如果我們不責怪這對父母的無視,我們就必須承認,健康的家庭也會生出行為或思想偏差的孩子,你其實一點也不了解你的孩子,或者更可怕的是,你的孩子永遠都藏著你不為人知的那一面。你所害怕的那個具有危險性的陌生人,很可能就是你的兒子或女兒,這將是多麼可怕的事!

案發後幾年,一方面官司纏身,另一方面心力交瘁,Dylan的父母Tom和Sue始終沒有接受過任何媒體採訪,美國大眾納悶他們在想什麼,也懷疑他們到底隱藏了什麼。一直到2000年中期,他們才陸陸續續接受作家Andrew Solomon的採訪,採訪內容後來則收錄在Andrew於2012年出版的著作《背離親緣》(Far From the Tree)裡,這一章所探討的子女是<罪犯>(Crime)。接受Andrew訪問算是Tom和Sue往前邁進的第一步,這對慈愛的父母也著實令人喜歡,他們的家庭感覺溫暖,並且注重孩子的教育,實在看不出哪裡出了錯,也不像是養成惡魔的搖籃。

案發16年以後,2016年2月15日,Sue終於出版了A Mother's Reckoning: Living in the Aftermath of Tragedy這本書,總算是讓大眾等到她的心路歷程。

對Sue而言,Dylan一直是彬彬有禮,甚至有點害羞的大男孩。案發前幾周,Dylan才剛申請上亞利桑那州立大學,還在廚房跟爸爸討論要搬進哪一棟宿舍,案發前三天,Dylan還興高采烈的參加了畢業舞會,他的一舉一動毫無異樣,頂多就是偶爾對父母有點不耐煩、偶爾脾氣有點大,不過所有的青少年不都是這個樣嗎?到底他怎麼會一邊計畫殺人與自殺,一邊若無其事的計畫著不可能的未來?

直到警方給這對父母看兩個槍手在Eric家拍的一系列「地下室影片」以及他們的日記前,Tom和Sue甚至猜想,他是不是被逼的?是不是喀藥或喝酒?還是有什麼難言之隱?

這系列影片中,Dylan滿嘴髒話、表情醜惡,操著種族歧視的話語與仇恨的言論,一面抱怨著這個世界對他如何不公,一面詳細的與Eric討論犯案細節與過程。而在日記裡,Dylan不只一次表達自己憂鬱、厭世的意願,這些都是父母當時完全看不出來的。看完這些令人痛苦的證物後,他們才知道Dylan參與了所有的計畫,4月20日那天也是執意向死亡走去。

Sue說,她出版這本書,不是為了讓自己好過,也不是想掀起舊傷疤,只是她希望能夠與大眾分享Dylan生前的一點一滴,讓所有父母有所警惕,如果你覺得你的孩子狀況不太對,一定要伸出援手,必要時請專業人士介入,給予孩子們實質的幫助。

在書裡,她不只一次說,我們不能總是問為什麼,為什麼他們要犯下如此暴行,而是應該問How,我們要如何防範於未然。怪學校霸凌、怪執法機構不夠力、怪重金屬音樂、怪電玩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,要怎麼發現你的孩子需要幫助,並且透過社會、學校、執法機構、專業人士的心理評估與幫助,減少自殺,同時也減少謀殺。

最後,Sue提到,有一次有人問她:「你兒子做出這樣可怕的事情,你原諒他了嗎?」Sue回答:「我不能原諒的是我自己」,做為一個母親,她一直深深自責,沒有看出孩子的異樣,而她的愛也不足以讓Dylan敞開心房,向她訴說自己心裡的苦痛與絕望。

看完這本書,我可以感覺到這個母親心裡沉痛的懊悔,但也被她的勇氣所感動。再看看我身旁熟睡的寶寶。她有一天也會走向青春期,而這個世界所給予孩子的壓力也只會越來越大,我開始重新思考,到底我們想成為的父母是什麼樣,要怎麼做,才能夠成為孩子能夠依靠的父母。

這本書所有的收入都會捐贈到各個研究心理疾病的專業與慈善機構,真心推薦所有即將面對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閱讀。

閱讀難易度:兩顆星
整體推薦度:四顆星

其它延伸閱讀:《凱文怎麼了》、《事發的十九分鐘》、《活著

2 則留言:

  1. Hi Na,
    謝謝妳的分享,很高興可以找到這個部落格。
    我從來不知道科倫拜槍擊案,更不用說這一本書的出版。但我在讀您的文字時同時想起幾週前曾看過的影集(http://www.imdb.com/title/tt5058458/?ref_=ttep_ep7),有些雷同,可能發想自這事件。
    在尚未知道科倫拜槍擊案前,光看那集episode就已經很震撼,讓我去想更多社會可以去改善的部分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Hi, wang! 很高興你喜歡這篇,科倫拜應該算是美國校園槍擊案中最受矚目的一場,很多後來的槍擊案犯案者都受到它的影響;所以這麼多年來槍手的母親終於出書,自然也引起許多讀者的注意。我自己覺得她有些論點看來是事後諸葛,但養育青少年本來就是充滿了未知、不安與無助,更凸顯了當父母的難處:如何指導但不主導、勸誡但不苛求、保護但不壓制(這段話出自背離親緣一書)。

      題外話,Chicago PD的頭頭有種亦正亦邪的氣質,我很喜歡,他之前也有出現在Law & Order: SVU其中幾集,哈。

      刪除